中国家长网

您的位置:中国家长网/专家介绍/陈艳

陈艳

 

北大公学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,中国家长网特聘专家,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讲师,北京西城区社区家长学校特聘专家顾问,北京市苹果树教育集团知行学院校长,参与编撰《父母成长课程》中第四篇《好习惯成就好前程》的独立编写,每年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多场家长讲座,拥有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,坚持家长的改变才会带来孩子的改变,家长的任务是“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,到老也不偏离”。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现孩子是谁,而不是让孩子成为谁,在学习和分享的过程中共同学习、彼此成长。

讲座主题

专家文章

         父母培养孩子的首要目标是什么


曾经有一篇关于“疯狂学而思”的报道在网上热转,文章从是否给孩子报补习班的角度,讲出了目前教育的某种困境。疯狂也好,淡定也罢,最终,每位家长也许都该回到最根本的问题上来:我们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到底什么?



有人说是健康快乐,有人说是幸福生活;有人说是认识真理,有人说是有知识且自信快乐。父母的想法都不一样,没有好坏对错之分。曾经有人就这个问题问过一群高学历的人,结果有一个博士说,“长大了不跳楼就可以了”。问他怎么会这样说。他说,“我们家就住在大学里,最近三个月,一个月跳一个博士,跳得校长都开始冒汗了。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大学,但是,我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,就是他上大学以后还能身心健康。现在在许多大学里面充斥着大量不知道人生目标的年轻人,他们从小被教导,人生就是读书,读书为什么?上大学。上大学为什么?不知道。我们的教育很少去传递这样一个价值观,就是读书的目的是什么。由此可见成就和能力不是首要的培养目标。



目标没有高低之分,都包含着父母对孩子生命的一份期盼,但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教育孩子的首要目标也就是根基目标是什么?中国经典文化“弟子规”的开篇说“首孝悌、次谨信、泛爱众、而亲仁、有余力、则学文”。它在传递一个什么信息?“孝、信、爱”这些都是表达做人的词语,换句话说就是表达品性的的词语,只有具备了“人”的品行的人,学习文化知识才有意义。



一个故事最能让我们深思,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,有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,后来做了一所学校的校长,每当有新老师来学校工作,他都会给他们写一封信,说,“亲爱的老师,我是一名集中营的的幸存者,我曾亲眼见到过人眼所不应该看到过的事情,那些毒气室是有学有所长的工程师修建,那些妇女是被知识渊博的医生毒死,那些儿童是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,所以我怀疑教育的作用,我对你们唯一的请求是,请回到教育的根本,帮助你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,你们的努力不应该早就学识渊博的怪物,或多才多艺的变态狂,或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,我始终相信,只有使孩子更具有人性之后,读书、写字、算数的能力才更具有意义”。



可见一个人的能力和智商可能会使孩子比他人更快的达到某个高度,但一个人的品行却决定了他在这个高度上呆多久,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的路越走越宽,那么我们就需要把孩子品行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,指引我们陪伴的路上更有智慧 。

专家视频

专家图书

作者:
出 版 社:
定 价:元
图书简介:

相关专家

相关文章

最新评论

家长焦虑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伤害